标题取名有点难 #4

这几天忙得有点疲累不堪,伊朗以色列干架,各种信息满天飞,又遇上美联储FOMC,这几天晚上都没有怎么休息好,白天眼皮子不停打架但又补觉困难。

下半年新的生活目标就是把生物钟硬掰回来,不管冬令时还是夏令时了,先保证0点30之前睡。

有点扛不住,中午觅完食就高铁票直接回深圳,周末先休息调整一下先。

半路看天气,发现iPhone不知道何时已将香港打上了家的标签,而深圳的家标签没有了,有点感伤,回来的时间确实少了。这几年每次骶髂关节炎腰痛、作息紊乱休息不好的时候,回到深圳,睡上一觉,总是能很快回血满满,就是这么神奇。

晚上,翻出N年没碰过的钥匙去信报箱取信,看着钥匙串上的这个小挂件,没记错的话,这是刚进腾讯时,“经理”送的,又是一阵感慨,这都是青春呀。

今日天阴,适宜感概破涕为笑...

#标题取名有点难#生活目标#立个flag

随手拍 2# 港珠澳大桥,蛟蛇入海

香港一侧的港珠澳大桥(HZMB),蛟蛇入海。

拍于2022年8月,口罩时期(拍完没过几天就回深圳,酒店隔离2个星期...)。拍于大屿山昂坪360缆车上,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拍摄点,倘若有好的天气配合,应该能拍到很不错的片子。有时间再去。

继续老照片搬家,FB/IG的先搬完再全部清空。

#随手拍#老照片回家#HZMB

标题取名有点难 #3 - 就医方便还得是国内

又到了定期拜访医院做常规检查的时候,回深圳,奔社康,抽血/验尿,拿报告一气呵成。

这在香港是不太那么好想的,这种非病症检查,除非去体检,在公立医院基本都有点麻烦。预防性常规检查,在香港公立医院即便医生愿意给开检查单(基本开不了,当然你可以佯装有病破涕为笑),有些项目排队预约也差不多按3-6个月甚至1年-2年起,P2来源网络,但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就医流程和现状跟香港基本都类似。所以香港私立诊所林立,如果商业保险在身,倒也尚可,不过诸如胃肠镜、CT之类的项目也不是普通私立诊所能做的。

所以,前几天刷到王朔采访视频,快70岁的他说,论就医方便,还得是国内。以往不少宣扬国外就医多好多好,倒也不全是错的(如前沿技术、新药物、以及公立医院低费用社会福利等),但只有实际经历过才知道,不过都是避重就轻的吸睛操作。

回到报告,常住香港这几年饮食方面自我感知最大的变化,确实也是入乡随俗的跟着蔬菜吃得比往年多了很多,所以这次报告尿常规VC依然继续弱阳,且这是连续一周不吃水果的情况下。

#标题取名有点难#就医#检查报告

温水煮青蛙 #1

趁有空把App更新下API,安装提示这样

下一步,估摸就是在自己国行手机上写个hello world都不能了

#温水煮青蛙

Liquid Glass争议: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与害怕错过(FOMO)

网络上对于苹果Liquid Glass的调侃、嘲讽和争论依然在继续。

其实,无论谁赢了,最终都得接受苹果作为甲方Baba提出的方案。当然也可以转投安卓。

当年iOS新版本扁平化设计替代拟物化设计的时候,争议不比如今小,最终都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扁平化。相信大家后续也会接受Liquid Glass,一如当年的扁平化一样。

今天想分享这几年在美国二级市场摸爬滚打经历中学习到的两个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概念:【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 【害怕错过(FOMO,Fear of Missing Out)】。

就不细述其定义了,举几个例子方便理解吧。

抗拒改变,害怕失去,安于现状,即为前者。

机不再来,害怕错过,冲动下注,即为后者。

没有任何的对错,都是非常正常的人性和心理行为,结果也不一定就是负面的。

这俩在股市上也每天都会体现,会有人死不止损,会有人不停追高。尤其FOMO,几乎每年都有,美股大盘在回撤后都会短期加速反弹,效率很高,那个有名的BTFD(Buy The Fucking Dip)交易策略其实就是FOMO的另一个释义版。

现在,其实就很容易理解在这波Liquid Glass网络争议中为什么有人会抵触嘲讽,为什么会有人已经在修改代码希望搭上第一班车多点曝光了。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Apple#LiquidGlass#损失厌恶#FOMO#BTFD

苹果新设计语言Liquid Glass

这次苹果WWDC发布新的设计语言Liquid Glass,推特上“乔布斯的棺材板掀起来了”的话语不少。估计跟推特上App开发者比例偏高有关系,毕竟,对他们来说全是工作量负担。

龙爪槐守望者的这篇文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背景信息,以及苹果角度上的急迫必要性。

我个人倒觉得,其实还好,这么多年无论那个行业,新的东西出来,几乎都是会有一次天要塌了的舆论风暴,但实际上过后该干嘛还是会干嘛。况且,新的风格质感我觉得还是挺可以的。

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所有目前看起来有不足的地方,最终都会被调整和被适应下来。就拿文字可读性不佳来说,最终一张深色壁纸和App深色系背景就能解决,开发者也会往这个方向去走。

补充几点:

  • 考虑到大小App开发者/厂商因为开发语言/架构导致的最终适配工作量不一,苹果的UI生态(视觉+交互)大概率会割裂好一阵子了
  • 目前iOS+安卓双终端一致体验的App,后面如何维护?工作量几何?原生开发者明显会受益略多适配工作量不会太大,而flutter等架构的产品将会不小的工作量了,至少也要等各类上游库的工作进展

按苹果的大版本尿性,相信26正式版之前的每个beta版都会跟以往一样做大幅度修改和优化,最终的正式版本应该不会像今天刚发布这样这么“尖锐”。

#苹果#iOS#WWDC#LiquidGlass

悠哉字体 / Yozai Font

又一款开源字体,霞鹜文楷的兄弟

对好看的手写体一向抵抗力偏弱,只是用在稍多文字量的阅读上,用眼压力会略大

但,毫无疑问,很好看,推荐

#字体#Font

悠哉字体 / Yozai Font

悠哉字体 / Yozai Font

https://github.com/lxgw/yozai-font

主题微调 - SouthLane南里

微调了下主题,老皮截图做个记录,新旧两皮排排坐对比下

纵是微调,仪式感不能少,命名SouthLane,香港大学旁的一条路,也是常去的一家咖啡馆的名字

换了之前推荐过的字体【LXGW WenKai / 霞鹜文楷】,很喜欢

特别感谢两位主题作者

老照片 - 2013美国西部行

2025苹果WWDC后天10号开幕,几位老朋友这两天陆续抵达旧金山,群上share见闻。

算一算,距离我上一次去旧金山,已然是12年前的事,而且运气奇差,飞机落地就传来美国政府关门的消息,后续所有大小国家公园都闭园(更是废了好几个不可退的酒店费用),行程最终变成了旧金山、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的三城市CityWalk。

NAS上翻出几张iPhone4S拍的照片share下。现在看来,画质是真的渣,但我个人认为iPhone4S依然是这么多代iPhone中最经典的机型。4(For) Steve,致敬乔布斯。

一些还记得的印象

  • 旧金山,很喜欢。跟香港岛.中西区很像,地势各种坡跟重庆也很相似
  • 第1代特斯拉ModelS,在硅谷比例很高,放在2013年那个时间点,唯有感叹。且外观至今变化不大
  • 去了网传的乔布斯故居,不知真假,挺安静的街区,当时挺怕被当作擅闯给biubiu了破涕为笑
  • 去了Google蹭了一顿员工餐,赞。进44号Android团队大楼lobby瞻仰了一番
  • 去了Cupertino当时的苹果总部 1 Infinite Loop瞻仰了一番
  • 自驾1号公路,非常漂亮
  • 洛杉矶环球影城,亲眼见到了当年火热的TheWalkingDead的几位主演
  • 拉斯维加斯一般般,没啥特别的印象,继续上路去了马蹄湾和羚羊谷,漂亮

若问后面有时间还去么,算了,这几年祛魅得也差不多了。国内都还没有跑个遍呢

#老照片#美国#Apple#Google#Te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