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取名有点难 #4

这几天忙得有点疲累不堪,伊朗以色列干架,各种信息满天飞,又遇上美联储FOMC,这几天晚上都没有怎么休息好,白天眼皮子不停打架但又补觉困难。

下半年新的生活目标就是把生物钟硬掰回来,不管冬令时还是夏令时了,先保证0点30之前睡。

有点扛不住,中午觅完食就高铁票直接回深圳,周末先休息调整一下先。

半路看天气,发现iPhone不知道何时已将香港打上了家的标签,而深圳的家标签没有了,有点感伤,回来的时间确实少了。这几年每次骶髂关节炎腰痛、作息紊乱休息不好的时候,回到深圳,睡上一觉,总是能很快回血满满,就是这么神奇。

晚上,翻出N年没碰过的钥匙去信报箱取信,看着钥匙串上的这个小挂件,没记错的话,这是刚进腾讯时,“经理”送的,又是一阵感慨,这都是青春呀。

今日天阴,适宜感概破涕为笑...

#标题取名有点难 #生活目标 #立个flag

随手拍 2# 港珠澳大桥,蛟蛇入海

香港一侧的港珠澳大桥(HZMB),蛟蛇入海。

拍于2022年8月,口罩时期(拍完没过几天就回深圳,酒店隔离2个星期...)。拍于大屿山昂坪360缆车上,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拍摄点,倘若有好的天气配合,应该能拍到很不错的片子。有时间再去。

继续老照片搬家,FB/IG的先搬完再全部清空。

#随手拍 #老照片回家 #HZMB

标题取名有点难 #3 - 就医方便还得是国内

又到了定期拜访医院做常规检查的时候,回深圳,奔社康,抽血/验尿,拿报告一气呵成。

这在香港是不太那么好想的,这种非病症检查,除非去体检,在公立医院基本都有点麻烦。预防性常规检查,在香港公立医院即便医生愿意给开检查单(基本开不了,当然你可以佯装有病破涕为笑),有些项目排队预约也差不多按3-6个月甚至1年-2年起,P2来源网络,但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就医流程和现状跟香港基本都类似。所以香港私立诊所林立,如果商业保险在身,倒也尚可,不过诸如胃肠镜、CT之类的项目也不是普通私立诊所能做的。

所以,前几天刷到王朔采访视频,快70岁的他说,论就医方便,还得是国内。以往不少宣扬国外就医多好多好,倒也不全是错的(如前沿技术、新药物、以及公立医院低费用社会福利等),但只有实际经历过才知道,不过都是避重就轻的吸睛操作。

回到报告,常住香港这几年饮食方面自我感知最大的变化,确实也是入乡随俗的跟着蔬菜吃得比往年多了很多,所以这次报告尿常规VC依然继续弱阳,且这是连续一周不吃水果的情况下。

#标题取名有点难 #就医 #检查报告

温水煮青蛙 #1

趁有空把App更新下API,安装提示这样

下一步,估摸就是在自己国行手机上写个hello world都不能了

#温水煮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