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安全的一些碎碎念

半夜,被手表不停的消息震动系统吵醒(我初以为是半夜美股市场大波动,监控系统报警了...),看了一下才知道是这哥们blog被人盯上了。

身边搞网络安全的朋友多了,该听的不该听的都听了之后,对这个领域更是“敬畏”。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了,总能做出一些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其实就是我不太愿意触碰用户隐私数据的原因。对于数据,如果我无法保护它安全,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触碰它。

至今无法理解很多博客系统将评论访客IP记录并展示精细粒度归属地的行为,别提什么数据加了密的,有多少人对这个模块的代码是看过+看懂了?对于此,直接CTRL+W就好了。

对于Email,其实也是一样的态度,我其实并不想保存,深怕因它牵连出一些烦不甚烦的骚扰甚至钓鱼和诈骗等恶心事,所以至今也是心事一块。但缺了它,交流障碍又确是一个现实问题。只能是上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了,定期换密钥重加密等等。

自觉自己没多聪明,所以但凡别人有心,我这里被破也是迟早的事。只是,是否有利可图是一个事,自己是否心怀敬畏那又是另外一个事了。

作为一个算是跟各种数据打交道多年的人,数据,只是数据,但又不仅是数据。

#数据安全#此条不上RSS

随手拍 #4 蓝调时刻,铁窗泪

我:蓝调时刻

朋友圈众友:铁窗泪...

#随手拍#蓝调时刻

关于星巴克,胡说八道几句

自从Q1的财报之后,星巴克中国在资本市场和社交媒体上都十分的具有话题性,市场从来不空穴来风,又一个金拱门故事大概率会出现。谁接手,估值几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变化带来的变化会如何?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星巴克也开始9.9打底的时候,是楼塌了,还是危楼移去、平地再起高楼?

多年前的团队领导力课程,讲师都喜欢讲星巴克的故事,什么舒尔茨重返星巴克,创造星巴克奇迹云云。那现在危机四伏的时刻,是否会奇迹复现?

2016-2017年前后,应该是星巴克中国距离当下最近的一个高光时刻,成为星巴克最大国际市场,每次ER的增速都相当的亮眼(王静瑛,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升任中国区CEO,19年升任中国区董事长,25年1月退休),而后2017年开始瑞幸等竞争对手出现。

作为星巴克曾经的铁粉,最喜欢的当然还是以前那个还不错的可以喝咖啡+静静待一待的空间环境,咖啡本身性价比虽然差了点,但环境溢价是个加分项。同时,从客户的角度也能明显的感觉到星巴克中国团队的压力和忧虑,从第一天开始运营客户微信社群,硬推各种杯子,各种甜品包括粽子之类的时候,大概就已经露出了院墙之下那个漏风的洞。当然也有迫于压力推出的啡快外卖、开始推优惠折扣券套餐等服务。

看最近2次的ER,星巴克在北美大本营的压力也很大,星巴克中国区的业务萎缩(同店销售等),叠加中美目前的大环境,被卖掉、重新塑造品牌和文化应该是大概率的结局。毕竟,在商业上,船大难掉头,品牌不变就算迎来新的领路人,可变革的空间也并不会太大。

翻几张截图,给星巴克铁粉的日子做个纪念。

  • 我也曾是1年220多颗星星的铁粉(图1)
  • 现在已经彻底脱粉,最近一年5颗星(图2),哈哈
  • 经历过Tall杯/中杯美式价格从19 -> 21 -> 23 -> 25 -> 27以及最夸张的29(图3,仅仅存活了一天,应该是被吐槽投诉严重后紧急撤回)

最后,作为咖啡重度症患者,也点评几句产品自身:

  • 星巴克,美式,浓度是所有常见咖啡品牌中最淡的(浓度不足,水过多),性价比最差,给人压缩成本的感觉
  • 太平洋咖啡,美式,豆子烘焙口味偏酸,我个人相对更喜欢,且浓度比星巴克高,至少足量对得起价格
  • 瑞幸咖啡,美式,浓度足够,性价比毫无疑问的王

#星巴克#咖啡#胡说八道

转眼就长大了

转眼就长大了,已经会维护自身利益跟老父顶嘴了

而老父的心绪多数时候还停留在十年前

这可能就是代沟的由来吧,当然,我对此的理解还是正面的

每一代有每一代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不能以己度人

随手拍 #3 港岛叮叮车

住在港岛,若不在乎比地铁慢一点,屁股颠一点,叮叮车(老式电车)会是个比较有特色且性价比不错的出行选择。从西区坚尼地城到东区北角,基本上覆盖港岛的主要区域。

想出片,上车直接往二层车头走,先来两张。

叮叮车长啥样?参见这里

#随手拍#叮叮车

标题取名有点难 #4

这几天忙得有点疲累不堪,伊朗以色列干架,各种信息满天飞,又遇上美联储FOMC,这几天晚上都没有怎么休息好,白天眼皮子不停打架但又补觉困难。

下半年新的生活目标就是把生物钟硬掰回来,不管冬令时还是夏令时了,先保证0点30之前睡。

有点扛不住,中午觅完食就高铁票直接回深圳,周末先休息调整一下先。

半路看天气,发现iPhone不知道何时已将香港打上了家的标签,而深圳的家标签没有了,有点感伤,回来的时间确实少了。这几年每次骶髂关节炎腰痛、作息紊乱休息不好的时候,回到深圳,睡上一觉,总是能很快回血满满,就是这么神奇。

晚上,翻出N年没碰过的钥匙去信报箱取信,看着钥匙串上的这个小挂件,没记错的话,这是刚进腾讯时,“经理”送的,又是一阵感慨,这都是青春呀。

今日天阴,适宜感概破涕为笑...

#标题取名有点难#生活目标#立个flag

随手拍 2# 港珠澳大桥,蛟蛇入海

香港一侧的港珠澳大桥(HZMB),蛟蛇入海。

拍于2022年8月,口罩时期(拍完没过几天就回深圳,酒店隔离2个星期...)。拍于大屿山昂坪360缆车上,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拍摄点,倘若有好的天气配合,应该能拍到很不错的片子。有时间再去。

继续老照片搬家,FB/IG的先搬完再全部清空。

#随手拍#老照片回家#HZMB

标题取名有点难 #3 - 就医方便还得是国内

又到了定期拜访医院做常规检查的时候,回深圳,奔社康,抽血/验尿,拿报告一气呵成。

这在香港是不太那么好想的,这种非病症检查,除非去体检,在公立医院基本都有点麻烦。预防性常规检查,在香港公立医院即便医生愿意给开检查单(基本开不了,当然你可以佯装有病破涕为笑),有些项目排队预约也差不多按3-6个月甚至1年-2年起,P2来源网络,但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就医流程和现状跟香港基本都类似。所以香港私立诊所林立,如果商业保险在身,倒也尚可,不过诸如胃肠镜、CT之类的项目也不是普通私立诊所能做的。

所以,前几天刷到王朔采访视频,快70岁的他说,论就医方便,还得是国内。以往不少宣扬国外就医多好多好,倒也不全是错的(如前沿技术、新药物、以及公立医院低费用社会福利等),但只有实际经历过才知道,不过都是避重就轻的吸睛操作。

回到报告,常住香港这几年饮食方面自我感知最大的变化,确实也是入乡随俗的跟着蔬菜吃得比往年多了很多,所以这次报告尿常规VC依然继续弱阳,且这是连续一周不吃水果的情况下。

#标题取名有点难#就医#检查报告

温水煮青蛙 #1

趁有空把App更新下API,安装提示这样

下一步,估摸就是在自己国行手机上写个hello world都不能了

#温水煮青蛙